通用头部

曲江新区:秦腔传统戏《出棠邑》看五须生同台飚戏!

近日,西演·西安三意社完成了秦腔传统剧《出棠邑》的排练合成,该剧也将于6月27日晚19:30,在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原市委礼堂)上演,接受广大观众检阅。

《出棠邑》汇集了三意社五位优秀青年演员,展现了剧社新一辈须生骨干的艺术魅力。剧中张朋、杜石磊、马永亮饰演伍员,分别演出《拆书》《杀府》《逃国》三大折,贾周峰饰演伍尚,宫廷豪饰演伍奢。

《出棠邑》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平王无道,父纳子妻,伍奢诤谏,反被下狱,又恐奢子伍尚、伍员为患,命奢下书棠邑,召二子进京同戮。尚、员得书疑之,商定伍尚回朝,同父受戮,伍员逃国。平王命武成黑追之,伍员箭穿其身,命告平王,如杀父兄,则将灭楚。 本剧唱作并重,十分考验须生演员的功力,历代名家都有演出。

此剧出自《春秋列国志》小说,但无一夜白须、渔翁浣女之事,故与京剧《伍子胥》大不相同。该剧为须生行著名硬工折戏,《拆书》的蹲三尻子、《逃国》的抖马、《杀府》的三拉腔,均有特色。秦腔名家李云亭、刘立杰、刘毓中、和家彦、刘易平、刘化鹏均以演此剧著称。

“三意社的老一辈艺术家王君秋就擅演此剧,1985年三意社九十周年庆典之时,老先生曾演出《出棠邑·逃国》,获得了高度关注。此次我们重新整理了剧本,增加了《金殿修书》和《斩伍尚》两折,让剧情更加完整,人物行动更加明晰。此次演出,三意社须生演员齐上阵,在恢复传统戏的同时将更多的青年演员推上舞台,让他们敢于挑大梁、演主角。”导演刘伟介绍说。

张朋作为第一个出场的伍员,演出《拆书》一折,该折被称做须生的“马前三炮”重头戏。在这出戏里,伍员身上扎靠掩蟒,腰护玉带,左佩宝剑,右持马鞭,头戴夫子盔,脸挂黑三须,足蹬厚底靴,背插四靠旗,浑身光行头服饰就将近30斤重。在这种情况下,演员还要做到紧而不乱,唱、念、做、打自如有致,颇具难度。

杜石磊谈及塑造伍员时,重点强调一个“悲”字。在《杀府》一折中,伍员送走兄长,遣散兵将,决定杀妻逃国。这时的他满怀悲愤,痛苦已极,他欲举剑,又心生不忍;他欲藏剑,又悲痛欲绝;在夫人自刎身亡后,他以一个540度的僵尸狠狠摔在地上,随后将无娘儿委托渔婆抚养,句句哀鸣,声声是泪,在满门犯剿中,在忍辱负重中别家逃国。

《逃国》是一出鞭子须生戏,挎剑背鞭、扎板带、挂须、高靴持马鞭,“马上”动作极为复杂,唱做念打繁难。马亮二十多岁时便演出此剧,曾一人连演三大折。“这个戏太费体力了,要边跑边唱、边打边唱,特别考验演员的耐力和气息的稳定性。抖马拉架子、鞭花、朝天蹬以及秦腔绝技鞭打靠旗等高难度动作,不仅要符合人物情绪,更要做得有流水奔腾之势,给观众以壮怀激烈之感。”

“今年正值西安三意社演艺史130周年,恢复传统剧目不仅是西安三意社‘守正创新’的具体实践,也为传承弘扬、研究探索三意社艺术风格,对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培养人才、构建良性戏曲生态提供了必要积累。”三意社社长侯红琴说。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