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恰逢“龙抬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CCTV-11)推出特别节目《开箱大吉》。在这场以“乙巳春昂”为主题的文化盛事中,全国各戏曲剧种“开箱”登场,秦腔也以独特的仪式感与艺术魅力惊艳亮相,西安易俗社原社长冀福记受邀登台,以易俗社为例,向全国观众详解秦腔乃至戏曲“开箱”的传统及其背后承载的文化密码。
辞旧迎新之际,银幕上有“贺岁片”“开年片”,梨园行也有自己的“封箱戏”与“开箱戏”。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剧社团之一,西安易俗社创立于1912年,以“移风易俗,教化民众”为宗旨,将秦腔艺术推向新高度。节目中,冀福记揭秘了戏曲艺术开箱仪式的庄重内涵。
冀福记介绍,所谓“封箱”“开箱”,顾名思义就是封锁戏箱与打开戏箱。旧时秦腔戏班每到腊月都要举行封箱仪式,就是把装戏服、道具、乐器的戏箱子封起来,并贴上“封箱大吉”的红纸封条,意为年终停演。年后春暖花开,戏台重启,迎来“开箱”,这是剧社一年初始最重要的“节日”。“‘开箱’不只是道具整理、取出戏服晾晒,更是一场传承文脉的精神仪式。”冀福记介绍,旧时戏班开箱仪式前,有焚香、拜戏神、晾戏服等仪式。而今“开箱”,很多剧社都会推出“开箱大戏”。“但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开箱’背后的仪式感和精神内核没有变——这一仪式,表达了戏曲人对戏台的敬畏、对艺术本真的坚守、对新一年演出平安顺利的祈愿,也让剧社演员们的心贴在一起,这是独属于中国传统戏曲的仪式感。”冀福记说。
他同时表示,一般剧社歇年停演前的最后一场戏叫“封箱戏”,年后登台的第一场则是“开箱戏”,都是一年之中最值得看的“顶流顶配”戏,很是热闹有趣、喜庆吉祥,也颇应年节之景。“尤其是‘开箱戏’,一般要唱大戏,而且文戏武戏缺一不可。”
“开箱戏”不仅剧目要热闹吉祥,连剧名也要吉祥。冀福记介绍,易俗社常演的“开箱戏”有《双锦衣》《软玉屏》《翰墨缘》等“双生双旦双团圆”剧目。除此以外,《黄河阵》里精彩热闹的《黑虎坐台》一折,也是易俗社“开箱戏”的常备之选,其舞台表演气势如虹,让敞亮畅快的大秦之声,陪伴戏迷们开启新一年。
一箱一戏承古意,一腔一调唱春秋。
“封箱”代表着结束一年的辛劳,“开箱”则象征新一年的开启。在冀福记看来,“开箱”不是一台戏的事,在当今时代,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唱进人民的心中,给大众以新一年的乐享与鼓舞。
“这些年,新春期间,易俗社演员常深入田间地头演出,与百姓同台互动,服务大众的初心未改。千江有水千江月,中国有几百个剧种,有剧团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开箱’。虽然唱的腔调不一样,演的剧目不一样,但‘开箱’的意义是一样的,即祈愿新的一年国泰民安、万象更新,戏曲艺术和台下所有戏迷的生活蒸蒸日上,开箱大吉。”冀福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