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曲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注重释放监督执纪正向效应,通过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动“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生动化,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让党员干部不仅在廉洁上“管得住手脚”,更在事业上“放得开手脚”,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健全制度“固根基”,嵌入程序“正方向”
市纪委监委“两措施一办法”出台后,曲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第一时间推动党工委召开专题会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并进行交流研讨。完善监督执纪工作流程,将“两措施一办法”的具体要求嵌入到《信访举报受理办理流程》《问题线索处置集中研判工作流程》《案件审理工作流程》等工作环节。
在受理信访举报阶段,增加“失实澄清”“查处诬告陷害”等流程;在线索处置阶段,增加问题线索“二次研判”“先期了解”内容;在线索查办阶段,明确“问题轻微无需追责的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要求。通过明确案件办理时效、严格控制调查范围,为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做好信访举报受理、线索处置、案件查办等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有力指导。
项目服务“不打烊”,营商环境“再升级”
曲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围绕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包联工作机制,派出“项目监督员”85个,定期实地调研、跟进掌握项目进展,精准发现堵点难点问题并督促职能部门及时解决,坚决纠治审批程序不合规、要素保障不到位、政策落实不见底、承诺事项不兑现、验收标准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确保重点项目加速建设、提质增效。
围绕任务较重、问题较为集中的国有企业开展“驻点监督”,在有效覆盖区内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同时,结合区域产业特点重点选取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和大明宫遗址公园等热门景区区域的中小微企业、私营主体52家,纳入“营商环境监测点”系统,建立问题线索“直通车”,倾听企业诉求、收集问题线索,打通纪检监察机关与企业双向交流的“绿色通道”。同时,全面排查起底2021年以来受理的市场主体反映问题,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监督,同时将整治“拖欠特殊群体及外包人员薪资”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工作,要求责任部门根据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化解,对推进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的予以严肃处理。
容错纠错“扬清风”,干事创业“有底气”
曲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正确把握、合理运用容错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盯“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监督重点环节和情节,精准区分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将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融会贯通,做到“当容则容”“应容尽容”。坚持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该容的大胆容,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不该容的坚决不容,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工委牵头,组织部门参与的集体研判机制,重点宽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让广大干部放开手脚、卸下包袱。
2024年已对5名党员干部进行容错纠错,切实增强干部放手担当的底气勇气。通过严查诬告陷害、联合评估已办结的失实信访举报,为2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使其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领域敢于负责、善于作为,释放了为干事者撑腰、向诬告者“亮剑”的强烈信号。
回访教育“有温度”,党员干部“强信心”
惩处不是目的,把“跌倒”的干部重新扶起来才是根本。曲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坚持把回访教育纳入监督执纪工作统一安排,按照“一人一策”“一事一策”原则,量身定制回访教育工作方案,建立暖心回访机制,开展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助其调整心态、解开心结、消除顾虑。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通过不断探索回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分层分级回访制度,对不同回访对象进行精准“画像”,制定个性化回访方案、用心选择回访场所,从思想意识、岗位职责、坚守底线、实干为民等方面对回访对象进行引导,帮助“跌倒”干部站起来、干起来。2024年累计回访教育37人,使党员干部重新坚定信心、重燃干事创业动力。
下一步,曲江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将进一步助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持续细化深化惩治诬告陷害、精准执纪、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等措施,做到严宽相济、精准得当,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鼓励引导各级干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善成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