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

《装台》作者陈彦:曲江很美,我真的很喜欢

“曲江很美,我真的很喜欢曲江这块地方!”

曲小文代表“产业曲江”的粉丝向作家陈彦提问,陈彦老师这样回答。

1219日下午,西安市新华书店联合作家出版社,特别邀请《装台》作者陈彦先生在曲江书城举办“陈彦邀您共读书”《装台》作家签售暨读者分享会。随着电视剧《装台》在央视黄金档的热映,其同名小说《装台》的热度也持续升温。这部电视剧凭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长里短、乡土民情和一众普通劳动者面对生活不屈服不妥协的态度,演出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演活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Q

电视剧《装台》里有许多西安包括曲江的场景,在您的小说中也有很多关于西安城市文化的描写,想问您这些西安城市的元素是如何给您灵感,并进入您小说的创作中的?另外,想问您对曲江的印象?如果您还会写一部发生在曲江的小说,您会将哪些曲江的场景写进去?

A

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25年,西安这个城市养育了我,我当时离开西安的时候,有一种撕裂的感觉。这个东西绝不是一一一句假话,突然离开这个城市,在这个时候真的有一种肌肉撕裂的感觉。比如说我现在北京生活,经常半夜做梦梦到自己还在西安,有时早晨醒来时老以为是睡在西安,结果一想这是在北京,心里就有一种很撕裂的感觉。

我觉得以后写作肯定还会涉及到西安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西安有我25年的生活,积累的很多还没有打开。说到曲江,我非常喜欢曲江,曲江非常美,我想也许将来写作中会去尝试,当然也不会刻意去炒热度。写作一定是很自然的,需要里边人物的命运性格以及他们的成长力来推动你。

Q

您是如何关注到装台这个群体来进行创作的?

A

过去在百度上可能都搜不到这个词语,毕竟它在过去是大家经常见到的72行之外的一个新型的职业,因为舞台演出都需要这个群体,现在舞台越来越豪华,所以需要很多人做幕后的这种装卸工作,这就是叫装台工。

当时是怎样想到要挑这样一群人来写这样的故事呢,也是跟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我始终强调自己的创作要写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我在文艺团体工作时间比较长,对装台工特别熟悉,应该说打了20多年交道,当离开这个单位以后,脑子始终有这些形象在浮现,所以就进行了创作。

Q

一本小说衍生了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然后在这个之上国家目前正在提倡文旅消费,西安也正在强调的是旅游目的地。您是否可以聊一聊文化对于城市产业发展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力?

A

你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在产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刻意的东西太多了,我觉得要深刻的了解文化的根脉,然后在这个根脉上去自自然然的加以引导的去生长,很可能他就会成功。

Q

我们在都您这部小说时,会发现您非常大胆地运用了一些地方方言,而且描写了很多关于西安的故事,很多人读了你的小说,对西安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很多游客因此专程来到西安旅游,您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想没想到会因为一部小说带火一座城?

A

说真的我开始并没有想到有这样的效果,我的创作是根据自己的精神和生活的这需要去写作的,包括电视剧,我认为在创作过程中也都没有刻意去强调西安的美食或者一些旅游文化。

这些描写和小说本身都是水乳交融的,比如西安的饮食文化和西安的民风民俗,还有城市的现代文化等,我觉得它是很自然的镶嵌进作品当中的。任何刻意的东西都可能给创作带来负面效应。

 

文艺创作需要

向下扎根,向上开花

接地气、幽默有趣、故事紧凑、地方风味独特,这为《装台》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原著丰厚的精神内核、扎实的人物塑造、接地气的故事讲述也为电视剧收获了好口碑。《装台》用小人物的命运和奋斗折射出整个社会底层劳动者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积极心态。朴朴素素,鲜活灵动,讲的全是寻常百姓的忧乐。

陈彦在西安生活几十年,剧作家发现生活的锐利视角和经久的文学积累,酿出这部作品别具一格的风味。“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这群小人物,因为这是我最熟悉的,几十年和舞台打交道,我‘拿得住’。作家要写熟悉的生活,你熟悉了,被打动了,自然会去写,也才有打动别人的可能。”

陈彦认为,“一个地域的作家一定有一个地域对其的赋予,然后你应该用这种赋予,去反哺你的艺术创作,在放开眼界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深深扎根自己的土地。陕西这块文艺厚土上,让我们更加读懂这句话的意义:《诗经》里有《风》《雅》《颂》三部分,《风》这部分就来自民间;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笔下的作品,无不都是深入生活的绝佳体现;长安画派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更淋漓尽致表现出,脚下的泥土对于创作的意义。”

 

陈彦感慨,“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我更应该用脚去丈量生活,这仍是作家最重要的书写方式,因为根性的东西永远在民间,在脚下的泥土中。”至于自己,陈彦说,他依然还是希望多推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我还会继续写下去,并且仍然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每个人都想朝舞台中间站,都希望有自己生命的高光时刻,其实每个人也都是装台人,都曾经为别人装过台。”文艺创作也是如此,除了关注“主角”,更应该扎根生活,从火热的社会现实中汲取创作灵感,聚焦小人物温暖生活。我们应该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文艺精品发扬陕西本土文化,致力于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发出时代声音,不断用文化为古都西安“装台”。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