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

话剧《延水谣》将参加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

“同学们!我们即将奔赴各自工作的地方。我们虽然是拿笔的文艺工作者,但也要跟拿枪的战士们一样,要为鲁艺争光!”

台上,演员神情肃穆,话语掷地有声。

台下,观众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被延安革命文艺战士的一腔热血感染着。这是此前话剧《延水遥》演出时,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5月22日、23日,这部书写了万千文艺战士“以笔为枪”、保家卫国的话剧《延水谣》,即将登上由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该剧展现出的抗战中的文艺工作者及中国革命文艺路线的主题令人动容。

剧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随着故事的曲折发展跃然而出。文慧心的浪漫唯美、追求个性;林逸萍的遵从本心、专业性强;竺之奇的独立思考、讲求“距离感”;沙茫的注重技法、不问美丑;许翼飞的激情澎湃、愤怒出诗人……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他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充满着艺术青年身上独有的特立独行和执拗倔强。

以他们为代表的革命文艺战士,秉承“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初心,像鲁迅一样将手中的笔化作投向敌人、投向黑暗社会的匕首和刀枪,也为我们的刺刀尖带上文化的生动故事,讴歌了人民文艺的永恒真理。

不仅如此,写实兼写意的舞美设计也再现了延安的独特地貌,从蜿蜒的延河水,到层层叠叠的黄土高原……观众们通过逼真而壮美的舞台艺术,情不自禁地“穿越”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中去,真正体会到中国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用“雷霆万钧的诗意”,收获好评如潮

在《延水谣》中,值得人留意的还有大量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革命歌曲与名剧唱段,如《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白毛女》等。

据悉,该剧的音乐设计首先直接使用了当时延安流传的、尤其是鲁艺的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经典歌曲,同时专门改编谱写了主题曲《延水谣》,并为剧中主要人物创作了风格迥异的角色曲,令人记忆深刻。每每演到动人之处,音乐声响,都有现场观众在台下跟唱。

“最后的黄河大合唱,让我再次感受到高中初次听到这首曲子时,震撼到手心发麻的那种感觉。”观众师先生在此前采访中说道。

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和铮铮铁骨,中华民族抗战救国时期灿若星河的革命文艺,都在《延水谣》的舞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收到了热烈反响。

自去年9月首演至今年5月,话剧《延水谣》已经走过6省(市),演出52场,辐射观众4万余人;而今年5月9日至16日在西安的连续8场演出,《延水谣》也吸引了近4300位观众。

有观众表示:“不管是音效、灯光,还是舞美,我感觉都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黄河大合唱的时候,还是战士在最高处讲话的时候,都很震撼人心。”

用优质文艺作品,切中时代脉搏

事实上,话剧《延水谣》引人共鸣的生动的故事情节正阐明了“艺术与时代需求、人民需求”的重要关联。这样生动的故事创作,也呈现着历史文化“涅槃”为可见可感的舞台艺术后的生命力。

昨日,新华每日电讯一篇题为《促消费兴文化,演绎赋能文旅新发展》的报道中提出:只有不断提升质量、增强传播力,回应大众的文化期待与精神向往,才能让舞台艺术和产业保持创造力和生命力。

正如此言,话剧《延水谣》用散文诗化的叙事结构将延安“鲁艺”文艺作品镶嵌其中,通过“给刺刀尖带上文化”的意象表达,映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生动投影,最终在溯源红色文化之根的同时再创新,回应了大众期待,绽放出文艺作品生生不息的夺目光芒。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话剧《延水谣》以优质的舞台表达切中了时代文化脉搏,正如专家点评的那样,其“从延安出发,传承至今,始终引领着时代的风气,指引着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