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

大明宫遗址区打造城改安置的先行典范

在西安的城市发展史上,道北是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半个多世纪以来,道北如同一块破旧的补丁嵌入城市中央,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随着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的成立,一场声势浩大的文物保护兼旧城换新行动在道北展开,历经十年整饬,这片曾经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城中村、棚户区,如今已被一栋栋整齐划一的安置楼所取代。作别低矮破旧的房屋、脏乱差的街道,道北消失了,一片生机勃勃、幸福宜居的城市新区却正在大西安的版图上逐渐显现。

长久以来,城中村的拆迁安置问题是困扰地方政府的一道难题,但在大明宫遗址区的拆迁安置过程中,浓厚的民本色彩,多元化的安置方式,以及阳光之下的透明安置,充分保障了遗址区回迁安置的亲民、和谐氛围,回迁难题在这里迎刃而解。

2017年年初,紧邻遗址公园的炕底寨村开始回迁,仅仅用了8天时间,该村就迅速完成了全部回迁任务。作为遗址区2017年重要的城改安置项目之一,炕底寨村的拆迁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都至关重要,但其回迁工作却是一波三折、充满坎坷。曾因种种原因,原开发公司无力承担炕底寨村安置楼建设后续资金,导致回迁一度延期。为保障村民切身利益,大明宫保护办多次召开专题会,帮助开发企业解决难题,保障村民在外顺利过渡,为年初的回迁赢得了转机。

炕底寨村的顺利回迁,拉开了遗址区全年回迁安置工作的序幕。尔后,百花村城改二期项目举行复工启动仪式,因故停工的百花村富铭新一城项目再次开工建设,为待回迁村民及业主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遗址区众多安置村中,自强村和三十八中的回迁安置一直是焦点。因建设单位资金断裂的缘故,该工程有5栋安置楼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保护办为此多次协调召开跨区联席会议,最终促成建设单位在20176月实现工程复工,10月提前邀请村民代表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共同对安置楼的质量进行把关,1218日全面启动村民集中选房工作,截至目前,自强村467户群众的选房工作已全面完成!

让群众“搬得走,回得来,住得安”是遗址区回迁安置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已回迁社区珠江新城,针对群众诉求,保护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社区热力施工方案的规划审批,督促清运长期占压珠江路道路红线的“垃圾山”,协调拆除珠江路北口占地房屋,保障了珠江新城供暖管道正常施工,确保珠江新城五组团安置住户的遗留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正是与群众建立起了休戚与共的深情实感,遗址区在房产确权、拆迁补偿、安置标准等实际问题上逐一兑现了预期承诺,使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城市改造的红利。

棚户改造 文保与民生并行不悖,当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利益发生冲突,谁该优先?

十年前,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大明宫遗址区展开了以文物保护与民生保障为价值核心的探索与实践,十年后,当遗址区棚户改造工作进入到“下半场”,时间已经给出了最明晰的答案。

理想人居浸润着一座城的人文气质

在统筹兼顾文物保护与民生利益的前提下,遗址区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积极嫁接、利用各类活跃资本,以唐大明宫遗址为核心区启动了成批连片的棚户改造建设,对遗址公园内拆迁居民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妥善安置,实现了遗址保护与遗址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谐发展的目标,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赏。

大华纱厂的棚户区改造便是典型

这其中,大华纱厂的棚户区改造便是典型。20171018日,经市城改办讨论研究,西安大华纱厂生活区棚户改造项目被予以批复。作为复地文旅蜂巢项目规划的重要部分,大华纱厂棚户区的拆迁将为复地文旅蜂巢腾出区域发展空间,依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华·1935”工业文化遗存所特有的文化、旅游属性,改造完成后的该区域将成为西安北城乃至城市级的文化旅游产业地标项目,完美演绎出民生改善与工业遗产双向互动的发展模式。

一年来,为加速大华棚改项目征收进度,保护办与西安大华公司积极协调市城改办编制征收补偿方案,组织方案论证会,将住户动员、政策宣传、机构搭建、产权转换、房源准备等多项工作同步推进,使这座历经八十年发展的老纱厂在棚户改造的大潮中,迈出了转型改造的坚实一步!

文物保护和民生改善和谐共生

十年棚改,一朝受益。大华棚改是遗址区十年棚改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先期多年棚改的积淀下,一座融城市品质提升、大遗址保护和民生改善多重功能与一身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原道北地区活力绽放。在这座城市中央公园里,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向公众免费开放,近200家群众文化团体在这里常年驻扎,遗址公园俨然成为了西安市民的“民生大舞台”。与此同时,大遗址的保护与活化也为遗址区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仅2017年遗址区接待游客量就已超过800万人次,由此衍生出的旅游市场价值,最终还是让周边棚户区居民受益。

站上历史的拐点回望,棚户区改造让遗址区人居生活得到了一次全新重构,也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正确的守护,在彰显城市功能、强化民本诉求、传承历史文化、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千年遗址终于在新时代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品质立城 理想人居升级变现

发展与改造是一座城市永恒的话题。2017年,西安市以全新的追赶超越姿态奋力奔跑,使这座千年古都由里到外积蓄起蓬勃的动能,当“发展”的旗帜随风扬起,“改造”的春风早已拂过回迁安置群众的心头。

一年来,围绕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大明宫遗址区从时代、人居、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严格落实“十个一”民生工程和“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大力解决民生“九难”,全年实现棚户区改造开工3200套,争取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省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并开创出解决突出问题的多元方式,以实际行动提升着棚户区改造的品质,浸润着一座城的人文气韵。

千年遗址在新时代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不忘初心,方能不惧未来。2018年,遗址区将继续以城棚改工作为切入点,借力井上村城改项目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酒店、国际社区,加快区域国际化步伐;以资源的盘活利用为突破口,破解发展空间问题,以城市空间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拆出发展新空间,换出新资源,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面向下一个十年,大明宫遗址区的理想人居将与城市发展共进,与群众主流生活共舞,可以预见的是,这片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城市新区也将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

版权